1992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“水利水电工程建筑”专业;
1995获该校“水力发电工程专业硕士学位;
1998年获该校水工结构工程”博士学位;
1998-2000年在河海大学作博士后研究;
2002.6-2004.8在德国Karlsruhe大学作访问学者;
2009.8-2010.2在美国Iowa大学作高级研究学者。
入选2007年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,是中国水利学会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、中国力学学会、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(IAHR)会员,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。武汉大学优秀教学工作者(2010年),武汉大学“我心目中的好导师”(2013),水电学院本科生优秀班级导师(2011),水电学院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(2011),水电学院教学先进个人(2012),水电学院“优秀研究生导师”(2014),水电学院“教学名师”(2014)。
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,其他纵向基金3项,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,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。在(1)水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新型结构水力特性研究;(2)水电站(抽水蓄能电站)调压室波动理论和过渡过程研究;(3)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及其在水电工程流场中应用技术的研究;(4)流固耦合的人类心脏血流动力学仿真研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,正式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其中20多篇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。是200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《水电站过渡理论与工程实践》的主要技术骨干。